健康養生 | 衣食住行話秋季“收”養之道
秋季三個月,從立秋開始到立冬前一天止,包括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六個節氣?!端貑?middot;四氣調神大論》說:“秋三月,此謂容平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。”秋季節氣,自然界的陽氣逐漸收斂,陰氣逐漸增長,氣候由熱轉涼,是由陽盛向陰盛轉變的關鍵時期。人體的陰陽雙方也隨之由“長”到“收”發生變化,陰陽的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渡。因此,秋季養生,從飲食、起居、情志、運動等諸方面,均要考慮到秋季的特點,以養“收”為原則。
起居養生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說:“秋三月…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。”秋季,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斂藏,人的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。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,以養“收”氣,可以避免秋天晚上涼氣傷肺;早起可以使肺氣得以舒展,防止收之太過,以順應早晨陽氣的舒長。
衣著養生
俗話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秋季雖然天氣逐漸轉涼,但衣被要逐漸添加,即使是晚秋,穿衣也要有所控制。秋凍是秋季一種有效的養生方法,有意識地讓機體“凍一凍”避免了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,汗液蒸發,陰津耗傷,陽氣外泄,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、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,也為冬季藏精做好了準備?,F代研究表明,微寒的刺激,可以提高大腦的興奮性,增加皮膚血流量,使皮膚代謝加快,機體的耐寒能力增強。
飲食養生
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說:“肺主秋…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。”秋季肺臟當令,酸味收斂,所以可食用酸味收斂補肺,而辛味發散瀉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。所以,飲食上盡可能少食蔥、姜等辛味之品,適當多吃一些酸味果蔬。每年自秋分到立冬,天氣少雨,氣壓高,空氣干燥,為燥氣當令之時,燥氣容易耗傷人體的陰津,使人出現一派“燥”象,為防止秋燥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,在飲食上宜以滋陰養肺潤燥為法。具體來說,首先要多喝開水、淡茶、豆漿、牛奶等,以養陰潤燥,彌補損失的陰津;其次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。秋燥最易傷人的津液,多數蔬菜、水果性質寒涼,有生津潤燥、清熱通便之功;蔬菜、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,能補充人體的津液;果蔬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B及無機鹽、纖維素,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造成的不良影響。另外,還可多吃些蜂蜜、百合、蓮子、芝麻、木耳、銀耳、冰糖等清補潤燥之品,以順應肺的清肅之性。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,如韭菜、大蒜、蔥、姜、八角、茴香等。
運動養生
金秋季節是開展各種鍛煉的好時期,可因人而異選擇各種運動項目,如爬山、打球等,老年人可選擇散步、太極拳、五禽戲等。而隨著天氣漸冷,可適當增加運動量,到嚴冬來臨時體質會有明顯的改善。注意衣物的靈活增減,還要及時補充水分及水溶性維生素。運動前喝些溫開水,平時飲用菜湯、牛奶、果汁,可保持黏膜正常分泌,呼吸道濕潤,皮膚潤澤。
治未病調養
緩解秋乏——開天門
中醫認為,位于額頭正中線上的天門是元氣出入的門戶,打開天門,有助于幫助人體吸收天地之間的“靈氣”,從而滋補精氣,達到“天人相應”的境界。開天門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,運用各種推拿手法作用于頭部穴位,刺激末梢神經,使機體產生感應,從而達到疏通經絡,醒腦開竅、寧心安神、平肝熄風、升陽固脫、疏風解表、通絡明目作用,緩解眼部和頭面部疲勞。
養肺茶飲——潤肺茶
中藥代茶飲,主要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,辨病與辨證相結合,用單味或復方中藥代茶沖泡、煎煮,然后像茶一樣飲用,有防治疾病、病后調理或養生保健的作用。秋燥傷肺,很多人容易出現口干咽干、干咳聲嘶、大便干結等癥狀,用玄參、桔梗、麥冬、甘草、菊花幾味中藥組成的中藥代茶飲,可以潤肺生津,利咽化痰,非常適合于秋季飲用。
滋陰養肺——秋梨膏
梨是秋季的應季水果,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梨,生者清六腑之熱,熟者滋五臟之陰。”秋梨膏將梨汁與止咳、化痰、生津、潤燥的中藥一同熬制,具有生津、降火、養陰、潤肺、止咳等作用,是秋季養肺的中醫經典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