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郭颯 趙德莎
10月20日上午,安康市第一小學的操場上掌聲如潮,學校舉行首批“幸福爸媽”表彰活動。當一張張承載著敬意與感謝的獎狀遞到家長手中時,全場響起了孩子們熱烈而持久的歡呼聲。
“能夠站在主席臺上接受這份榮譽,我內心無比激動!”三年級學生羅芊雅的父親感慨地說,“學校不僅用心教育孩子,也為我們家長搭建了持續(xù)學習、共同成長的平臺。這讓我深切體會到,家長不再是教育的旁觀者,而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同行者與參與者。”
這一幕,正是安康市第一小學近年來深入踐行“123”家校共育模式的生動寫照。學校始終堅持以“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”為核心理念,聚焦“助力家長成長、促進學生發(fā)展”兩大主線,系統(tǒng)構建并扎實落地家長學校課程、家長講堂課程與親子活動課程三大載體,推動家校共育從理念走向實踐、從零散走向系統(tǒng)。得益于這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探索,學校先后榮獲“陜西省德育先進集體”“安康市示范家長學校”等稱號,家校協(xié)同育人的成果日益彰顯。
一個目標的核心引領
2023年1月,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(xié)同育人機制的意見》。安康市第一小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緊緊圍繞“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”的育人總目標,堅持以學生發(fā)展為中心,著力構建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位一體的協(xié)同育人網絡,推動優(yōu)勢互補、資源共享,凝聚教育合力。
安康市第一小學家長委員會會議
學校系統(tǒng)構建了“四級五部”家長委員會工作機制,設立集團校、校區(qū)、年級、班級四級家委會,并細分五個職能部門,形成層級清晰、職責明確的家校共育組織體系。每學年,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,主動向家長委員會匯報辦學理念、課程建設與教育教學重點工作。
“我們持續(xù)邀請家委會代表走進校園,傾聽家長和學生的心聲;同時也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管理情況,廣泛征求意見建議,真正實現(xiàn)家校雙向奔赴、協(xié)同育人。”在安康市第一小學家長委員會會議上,該校黨委副書記、校長胡剛這樣闡釋家校共育的初心。
在此基礎上,學校將家校共育理念轉化為系統(tǒng)化實施路徑:一方面,著力打造專業(yè)化的家庭教育指導團隊,選派優(yōu)秀教師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,定期組織培訓交流,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和家長的教育素養(yǎng);另一方面,制定《安康市第一小學大家訪工作方案》,建立“校級領導+中層干部+班主任+任課教師”全員參與的家訪制度,常態(tài)化開展家訪工作,并通過《家訪工作手冊》實現(xiàn)過程留痕、效果可溯。同時,積極探索“互聯(lián)網+多元評價”機制,構建家長、學校、社區(qū)共同參與的學生發(fā)展評價體系。
2024年3月,學校創(chuàng)新推出“幸福爸媽”家長學校學員手冊,設置家長會記錄、親子活動展示、家庭教育心得等模塊,引導家長主動記錄、反思和分享育兒實踐。學校依據手冊賦分標準,每學年評選一批“幸福爸媽”。在今年10月20日舉行的首批表彰活動中,523名家長獲此殊榮。據悉,學校將持續(xù)開展此項評選,對連續(xù)6年獲獎的家長授予“金牌幸福爸媽”榮譽稱號,建立長效激勵機制。
這一系列扎實落地的舉措,共同指向一個清晰的育人愿景——幸福教育。它不僅是學生終身發(fā)展的價值底色,更成為引領安康市第一小學家校攜手、同頻共振的核心綱領。
雙向賦能的育人生態(tài)
今年春季學期伊始,安康市第一小學“幸福爸媽”家庭教育大講堂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講座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本校教師鄧頂梅以“親子溝通的藝術”為主題,為家長們帶來了一場富有溫度與智慧的分享。講座結束后,一位母親感慨地說:“過去忙于工作,常常忽略了與孩子的心靈對話。今天學會了如何俯身傾聽,我希望從今晚開始,我們母女的關系能迎來新的篇章。”
“幸福爸媽”家庭教育講堂
為進一步提升家校共育實效,安康市第一小學成立“幸福爸媽”家長學校,系統(tǒng)構建涵蓋《好父母、好孩子、好未來》《提高注意力,學習少費力》等主題的課程體系。學校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,持續(xù)推進“一月一主題”的家長課堂,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20余期。
“這些課程既有理論高度,又貼近實際需求。”五年級學生華怡辰的父親深有感觸,“從輔導作業(yè)的技巧到應對青春期的困惑,每次學習都有新收獲。這兩年,不僅孩子在成長,我也在進步。”
今年9月,隨著三秦家長學校安康市第一小學家長學校的正式成立,安康市第一小學的家校共育工作邁上新臺階。學校將依托省級優(yōu)質教育資源,為家長提供更專業(yè)的指導。
在助力家長成長的同時,學校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。今年5月28日,二年級(15)班的教室里傳來陣陣童聲:“不能獨自去河邊玩耍!”“游泳要去有安全員的地方!”學生鄒華夏的父親正為孩子們講授防溺水安全知識。這堂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課,是學校“家長講堂”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。
家長上講臺為學生科普醫(yī)療知識
“家長講堂”通過邀請各行各業(yè)的家長走上講臺,分享安全教育、心理健康、科學活動、手工制作等內容,為孩子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。“對孩子們而言,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站在講臺上的父母,更是知識傳播者的專業(yè)形象。”鄒華夏的父親表示,“這不僅能激發(fā)學習興趣,更能加深對父母職業(yè)的理解與尊重。而對我們家長來說,準備課程、站上講臺的過程,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教育規(guī)律,體會教師工作的不易,從而更能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。”
通過“家長學校”與“家長講堂”的聯(lián)動,安康市第一小學成功地將學校從一座“教育孤島”重塑為一個開放的“育人樞紐”。該校黨委委員、工會主席徐海霞表示,將以三秦家長學校校級分校成立為契機,繼續(xù)深化家長學校的內涵建設。一方面,推出更具針對性的分學段、分主題系列課程;另一方面,鼓勵更多家長走上講臺,持續(xù)推動家校共育從“活動化”走向“課程化”“常態(tài)化”,真正實現(xiàn)家校社協(xié)同育人的良性生態(tài)。
親子同心的成長之旅
今年4月,安康市第一小學迎來了一場以“幸福奔跑,快樂成長”為主題的體育科技藝術節(jié)活動。這場為期5天的盛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,更是一次家校共育的生動實踐,吸引了全校師生及1500余名家長的熱情參與。
親子運動會開幕式
“親子運動會”作為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,成為連接家庭與學校的重要紐帶。在“親子接力”賽場上,家長與孩子攜手并肩,默契配合,此起彼伏的加油聲與歡笑聲交織成最動人的樂章。一位剛參加完接力賽的父親擦拭著汗水,激動地說:“平時工作繁忙,很少有機會與孩子這樣盡情奔跑。這場比賽不僅鍛煉了身體,更讓我們父子的心貼得更近了。”
與此同時,親子跳繩區(qū)域同樣熱鬧非凡。學生周逸涵的家長分享道:“一看到運動會通知,我就第一時間報了名。為了這次比賽,我們每天傍晚都會抽空練習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互相鼓勵、共同進步,這段特別的時光將成為我們母子心中珍貴的記憶。”
親子接力賽
像這樣將教育與陪伴融于活動的實踐,在安康市第一小學已形成系統(tǒng)化的體系。學校精心構建的“親子活動課程”,將這種短暫的快樂延伸為持久的成長滋養(yǎng)。學校全面推進經典誦讀工程,鼓勵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,共寫心得,攜手共創(chuàng)“書香家庭”。同時,通過親子運動會、數(shù)獨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,讓親子感情在互動中升溫。學校還將教育融入生活細節(jié),創(chuàng)新性地布置勞動、體育等親子家庭作業(yè),引導家庭共同參與,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此外,別開生面的德育活動如環(huán)保時裝秀、變廢為寶等,也成為家長與孩子揮灑創(chuàng)意、共同創(chuàng)造的舞臺。每逢節(jié)日,校園文藝匯演更是家長與學生同臺編排、共同表演的盛會,不僅極大提升了家長的參與感,更在孩子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自豪感。
從“幸福爸媽”家長學校里的專注聆聽,到“家長上講臺”時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,再到運動場上親子攜手的身影,一幅家校共育的生動畫卷正在安康市第一小學徐徐展開。“幸福教育”的理念,猶如一縷溫暖的陽光,透過課堂、穿越校園、浸潤家庭,為安康市第一小學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鋪就溫暖的底色,照亮前行的方向。